白丁舍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白丁舍
白丁舍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清理“抑制因素”让百姓大胆花钱

向下

清理“抑制因素”让百姓大胆花钱 Empty 清理“抑制因素”让百姓大胆花钱

帖子  Admin 周三 十一月 10, 2010 8:42 am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未来五年,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站在“十二五”门槛上,我们期盼着一个更富生机与活力的5年。
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仍是鲜明的时代特点。未来五年,有哪些问题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该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解决增长结构失衡:从“消费挖潜”到“消费领跑”

【发展瓶颈】西安市民张琨几年前从国企下岗,家中大部分收入就是丈夫每月2000多元的企业工资。张坤说她有“三怕”:怕生病、怕孩子上不起学、怕物价上涨。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约占40%,而很多国家达到60%。《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十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低于政府和企业收入增长水平。多种因素导致国内消费长期偏低。

相比于出口和投资,我国消费一直是“短板”,经济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近些年来,消费占我国GDP比重徘徊在40%至50%之间,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甚至低于印度等部分发展中国家。这加剧了投资过热和贸易摩擦的双重矛盾,使未来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难以持续。

【破解路径】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将消费提升到“三驾马车”第一位,并把“扩大内需”独立成章,提出逐步使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彰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

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高增长、高储蓄、低消费共存的“消费抑制”阶段,首先要加快清理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抑制因素”,有效释放百姓的“当期消费”和“信用消费”。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从较多倚重GDP增长到同时解决好公平分配蛋糕,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个重大历史拐点。”

从“国富”到“民富”,对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经济、财税和政策手段形成合力,特别是保证低收入者收入快速增长,中等收入群体快速扩大,加快完善社保体系,提升发展型消费比重,乃是当务之急。

化解矛盾:从“不规范、缺保障”到“和谐劳动关系”

【发展瓶颈】2010年劳资关系问题,把一些地方和企业失序失范的用工状况凸显出来。

深圳市总工会等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只有2.4%的人签订了三年以上的固定劳动合同。威海市总工会调查发现,一些企业经营者收入是职工的上百倍,有的企业职工月加班竟达100小时以上,拖欠社会保险或压低缴费基数等现象更普遍。这种“低工资、缺保障”的企业增长模式日现疲态,急需从制度层面有效化解。

【破解路径】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表示,“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建立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的“和谐劳动关系”,首先要改变员工和企业的不对等地位,确立职工的话语权。

浙江温岭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采取工人、企业主和行业工会公开谈判形式,根据企业发展指标随时调高职工工资标准,使工人收入年均增长约10%,改变了农民工工资多年难增的局面。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并发挥好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整合各方面力量,是‘十二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新课题。”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佟丽华说,近几年来,仅靠政府部门提供的几百万元补贴,我们每年平均接触农民工案件6000件,代理上千起,咨询受益3万多人。“这样大的工作量政府部门无力承担,而培育社会组织去办理成本要低得多。”

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才能有效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破题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配角”到“支柱”

【发展瓶颈】记者在沿海一些城市采访,经常可以看到巨幅广告条幅:“某某物联网中心”“传感网国际创新园”等等。去年四季度以来,全国近20个省份启动物联网产业化工作,跑马圈地建设产业园区。不仅物联网,有专家指出,各地碳纤维的产能可能全世界都用不完。

一方面是产业比重小,国际竞争力弱,难担“大任”;另一方面则是缺乏核心技术的盲目扩张。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破题,如何实现占GDP约8%的目标,事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局。

【破解路径】“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谈及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创新推广体制。”他举例说,尽管我国是太阳能板最大生产国,全世界44%的太阳能板在我国生产,但真正在国内使用的仅有0.73%。

汤敏对美国新泽西州的家庭太阳能采集、利用和销售印象很深。在政府补助和电力公司收购太阳能电的政策支持下,一户家庭靠铺设太阳能板,不仅能满足自用,而且每年还有几千美元的售电进账。“我们急需类似的扶持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既包括新的产业模式,也包括用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少安认为,未来五年,应加快扶持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扭转“经济大国、创新配角”的被动格局。

破解“低碳经济”难题:从“软指标”到“硬约束”

【发展瓶颈】企业被迫减产、居民用电受限、资源价格上涨……前不久,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河北、广西等地“制造”的无差别限电引发质疑。增长与低碳并非“天敌”,一些节能减排怪象彰显“低碳经济”发展困惑。

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一方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一方面是国内可持续发展要求,双重压力凸显“十二五”期间发展“低碳经济”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破解路径】刚刚落幕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全新的低碳经济理念。园内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高达4.6兆瓦,各类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超过千辆……

“向‘低碳经济’转型,亟待推进环境产权制度改革。”迟福林认为,改革环境产权制度,能促使企业和居民从成本角度自我约束,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我国节能减排进入“攻坚期”。“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这要求加快推进水、电、气等资源价格改革,提高企业的资源获得成本,有效抑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

发展“低碳经济”急需立法相辅。迟福林表示,从实践看,还需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无视环保问题的官员要坚决依法处理。”

破解城乡一体化难题:从“二元失衡”到“平等关系”

【发展瓶颈】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在“加速城镇化”的旗号下,出现强拆、强征群众的房屋、土地等问题,既损害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利益,也有悖城乡科学发展要求。

“推进城乡一体化近10年来,我国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大了60%,城市人口仅扩大了20%。去年,各级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1.59万亿元。”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会长包永江说,某种程度上说,一些地方的城市化更多的是“土地城市化”,而非“农民的城市化”。劳动力、资金及土地三大发展要素的“净流出”,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破解路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这要求在坚持“多予、少取”的基础上,消除体制壁垒,重构平等机制,还权、还利于农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等专家表示,破解城乡一体化难题,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在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等物权的流转和交易上,要按照物权法相关规定,给农民平等权利和谈判地位。”山东省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主任秦庆武表示,对打着“公共利益”口号,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如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大课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加速户籍制度改革,把就业、居住、交税、缴纳社保等作为落户条件,把技术等级作为条件,清理各种不公平壁垒。

Admin
Admin

帖子数 : 101
注册日期 : 10-06-21

http://xy2010.8008cn.org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