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四位诺奖得主的芝加哥大学如何诠释"一流"
拥有四位诺奖得主的芝加哥大学如何诠释"一流"
“什么样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能造就如此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学对你取得成功有着怎样的影响?”
近日,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正式落户北京文化大厦20层,四位来自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亲临助阵,结合亲身经历就高水平大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以及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等中美高等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发表演讲,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他们是198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詹姆斯·克罗宁,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加里·贝克尔,200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詹姆斯·赫克曼和200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杰·梅尔森,他们也是从芝加哥大学走出的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的一分子。
你在这里学习的唯一理由是你喜欢物理学
“你在这里学习的唯一理由是你喜欢物理学”,79岁的詹姆斯·克罗宁教授谈起芝加哥大学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时,仍然充满着向往的神情。“当我走进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发现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对物理学都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如果不是这样的环境,我可能也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克罗宁于195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0年因发现物质和反物质的不同自然规律荣获诺贝尔奖。他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科学的真谛不是追求诺贝尔奖或其他荣誉,而是发现大自然界的奥秘,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对于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及面临的挑战,克罗宁说:“现在人们不太重视基础科学,认为这些东西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要知道,许多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都是从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中发展出来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社会学专家加里·贝克尔指出:“现在,一些大学和学生面临着功利化的挑战,以至于抄袭、造假等问题时有发生。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新技术令它变得更容易。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也有很多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教师要与学生多接触,不仅关注他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他的学习过程。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平时表现不怎么好,但是期末论文却写得十分出色,那么教师就应该引起注意了。”
“要知道,大学的学习并不只是获得高分这么简单,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成绩,也关注其今后整个职业生涯。我曾经警告我的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学者,以个人信誉换取好分数的做法得不偿失。我的学生都十分清楚这一点,他们尤其不想被梅尔森先生给出‘曾经靠不诚实的手段完成学业’这样的评语。”罗杰·梅尔森如是说。
最好的教师、最好的学生成就了最好的大学
在谈起芝加哥大学的成功之道时,几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答案近乎一致,那就是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学生。
但是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学生从何而来呢?如果加以注意,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芝加哥大学并不是靠重金去聘请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来校任职,而是这些学者在获得这项桂冠时已经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四位学者中在校任教时间最长的贝克尔这样解释这一问题:“大学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青年教师,第二是挑选优秀的学生。”贝克尔深谙“教学相长”之道。在他看来,发现并培养有潜力的年轻教师,是现任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优秀的学生不是单向地从教师那里汲取知识,也可以使教师受到启发。或许这就是芝加哥大学诺贝尔经济学奖“扎堆”的秘诀。贝克尔自己就是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学生,师生二人均获得诺贝尔奖,实属佳话。
“当然,现在要挑选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并不容易。在高等院校面向全球的时代,各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贝克尔说。
芝加哥大学有句名言,“明辨之路是争论而非顺从”。詹姆斯·赫克曼用行动向现场的所有人作出了诠释:“你们说的很重要,但是我也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我拜访过许多大学,我发现其实拥有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大学并不少,芝加哥大学有一个特点是独一无二的,那就是活力。这种活力来自于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无处不在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即使在这样与学术无关的场合,赫克曼也追求独到的见解,而他的观点令渴望“成功秘诀”的人们频频点头。赫克曼说:“我们将芝加哥大学称为‘智力密集’的地方,它非常讲究互动和集体协作。你在这里可以经常看到一群人在很严肃地讨论某个问题,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思。”
贝克尔认为,竞争和协作是一种并存的关系。他举例说,美国其实只有25%的大学是私立的,75%的大学是公立的,但正是因为两类大学的竞争,才能持续不断地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当然,这种竞争与协作并存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学校内部,也面向全球。近年来,芝加哥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新加坡开设中心或校区。克罗宁说:“在大型科研合作项目上,中国已经成为非常好的合作伙伴。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的成立,将为我们加强和中国高等院校的国际合作提供很好的平台。”
国际时评
又是一个有关想象力和坚持的故事
2010年诺贝尔奖获奖名单近日陆续揭晓,其中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今年的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其学生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不仅因为年仅36岁的诺沃肖洛夫在平均年龄50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显得出众,更因为他们用“铅笔”和“胶带”获得超薄材料石墨烯的“突破性”方法,再次向我们展示了想象力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比最好的钢铁硬100倍、比钻石还坚硬的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其超强硬度、韧性和出色的导电性使得制造超级防弹衣、超轻型火箭、超级计算机不再是科学狂想。但最大的困难在于:如果想投入实际生产,就必须找到一种方式,制造出大片、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
为此,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各种方法的萃取或合成试验。直到2004年,海姆和诺沃肖洛夫突破性地创造了撕裂法。他们将石墨分离成小的碎片,从碎片中剥离出较薄的石墨薄片,然后用胶带粘住薄片的两侧,撕开胶带,薄片也随之一分为二,不断重复这一过程,最终得到了只有单层碳原子的石墨烯。这听起来简单得不可思议。
科学的想象力来自于何处?看看海姆所做的其他研究就知道了。在2000年,海姆的另一项发名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他用磁性克服重力作用让一只青蛙漂浮在半空中。2003年他设计出一种有着极小绒毛的材料,它模仿壁虎脚上的绒毛,将一平方厘米的这种材料放在垂直平面上,就可以支撑起一公斤的重量,实现“壁虎爬墙”。事实上,撕出薄厚为一个原子的东西并不容易,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里进行难以计数的重复试验。但是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形容这对师徒“把科学研究当成快乐的游戏”。
纵观历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关想象力和执著精神的故事并不少见,今年不外乎又多了一个。在问及有关科学的“艰辛”和“寂寞”时,大师们总是很洒脱地谈起兴趣和偏好。诺贝尔奖带给世人的最大财富,不是荣耀,更不是奖金。如果能够在一个个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经历中领略科学的真谛,能够在我们的教育中鼓励这种想象力、创造力,能够为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特立独行的学生和学者保留一些空间,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不再是因为升学而是因为爱好才走进奥数班和兴趣小组,那么我们距离收获和成功也就不远了。(高靓)
链接
2010年诺贝尔奖部分奖项获得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生理学家、“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在体外授精技术领域作出开创性贡献。
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研究二维材料石墨烯的开创性实验”中作出卓越贡献。
诺贝尔化学奖:由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和两名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铃木章分享,他们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诺贝尔文学奖: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近日,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正式落户北京文化大厦20层,四位来自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亲临助阵,结合亲身经历就高水平大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以及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等中美高等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发表演讲,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他们是198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詹姆斯·克罗宁,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加里·贝克尔,200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詹姆斯·赫克曼和200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杰·梅尔森,他们也是从芝加哥大学走出的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的一分子。
你在这里学习的唯一理由是你喜欢物理学
“你在这里学习的唯一理由是你喜欢物理学”,79岁的詹姆斯·克罗宁教授谈起芝加哥大学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时,仍然充满着向往的神情。“当我走进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发现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对物理学都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如果不是这样的环境,我可能也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克罗宁于195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0年因发现物质和反物质的不同自然规律荣获诺贝尔奖。他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科学的真谛不是追求诺贝尔奖或其他荣誉,而是发现大自然界的奥秘,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对于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及面临的挑战,克罗宁说:“现在人们不太重视基础科学,认为这些东西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要知道,许多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都是从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中发展出来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社会学专家加里·贝克尔指出:“现在,一些大学和学生面临着功利化的挑战,以至于抄袭、造假等问题时有发生。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新技术令它变得更容易。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也有很多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教师要与学生多接触,不仅关注他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他的学习过程。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平时表现不怎么好,但是期末论文却写得十分出色,那么教师就应该引起注意了。”
“要知道,大学的学习并不只是获得高分这么简单,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成绩,也关注其今后整个职业生涯。我曾经警告我的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学者,以个人信誉换取好分数的做法得不偿失。我的学生都十分清楚这一点,他们尤其不想被梅尔森先生给出‘曾经靠不诚实的手段完成学业’这样的评语。”罗杰·梅尔森如是说。
最好的教师、最好的学生成就了最好的大学
在谈起芝加哥大学的成功之道时,几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答案近乎一致,那就是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学生。
但是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学生从何而来呢?如果加以注意,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芝加哥大学并不是靠重金去聘请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来校任职,而是这些学者在获得这项桂冠时已经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四位学者中在校任教时间最长的贝克尔这样解释这一问题:“大学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青年教师,第二是挑选优秀的学生。”贝克尔深谙“教学相长”之道。在他看来,发现并培养有潜力的年轻教师,是现任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优秀的学生不是单向地从教师那里汲取知识,也可以使教师受到启发。或许这就是芝加哥大学诺贝尔经济学奖“扎堆”的秘诀。贝克尔自己就是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学生,师生二人均获得诺贝尔奖,实属佳话。
“当然,现在要挑选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并不容易。在高等院校面向全球的时代,各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贝克尔说。
芝加哥大学有句名言,“明辨之路是争论而非顺从”。詹姆斯·赫克曼用行动向现场的所有人作出了诠释:“你们说的很重要,但是我也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我拜访过许多大学,我发现其实拥有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大学并不少,芝加哥大学有一个特点是独一无二的,那就是活力。这种活力来自于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无处不在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即使在这样与学术无关的场合,赫克曼也追求独到的见解,而他的观点令渴望“成功秘诀”的人们频频点头。赫克曼说:“我们将芝加哥大学称为‘智力密集’的地方,它非常讲究互动和集体协作。你在这里可以经常看到一群人在很严肃地讨论某个问题,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思。”
贝克尔认为,竞争和协作是一种并存的关系。他举例说,美国其实只有25%的大学是私立的,75%的大学是公立的,但正是因为两类大学的竞争,才能持续不断地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当然,这种竞争与协作并存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学校内部,也面向全球。近年来,芝加哥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新加坡开设中心或校区。克罗宁说:“在大型科研合作项目上,中国已经成为非常好的合作伙伴。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的成立,将为我们加强和中国高等院校的国际合作提供很好的平台。”
国际时评
又是一个有关想象力和坚持的故事
2010年诺贝尔奖获奖名单近日陆续揭晓,其中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今年的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其学生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不仅因为年仅36岁的诺沃肖洛夫在平均年龄50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显得出众,更因为他们用“铅笔”和“胶带”获得超薄材料石墨烯的“突破性”方法,再次向我们展示了想象力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比最好的钢铁硬100倍、比钻石还坚硬的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其超强硬度、韧性和出色的导电性使得制造超级防弹衣、超轻型火箭、超级计算机不再是科学狂想。但最大的困难在于:如果想投入实际生产,就必须找到一种方式,制造出大片、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
为此,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各种方法的萃取或合成试验。直到2004年,海姆和诺沃肖洛夫突破性地创造了撕裂法。他们将石墨分离成小的碎片,从碎片中剥离出较薄的石墨薄片,然后用胶带粘住薄片的两侧,撕开胶带,薄片也随之一分为二,不断重复这一过程,最终得到了只有单层碳原子的石墨烯。这听起来简单得不可思议。
科学的想象力来自于何处?看看海姆所做的其他研究就知道了。在2000年,海姆的另一项发名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他用磁性克服重力作用让一只青蛙漂浮在半空中。2003年他设计出一种有着极小绒毛的材料,它模仿壁虎脚上的绒毛,将一平方厘米的这种材料放在垂直平面上,就可以支撑起一公斤的重量,实现“壁虎爬墙”。事实上,撕出薄厚为一个原子的东西并不容易,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里进行难以计数的重复试验。但是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形容这对师徒“把科学研究当成快乐的游戏”。
纵观历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关想象力和执著精神的故事并不少见,今年不外乎又多了一个。在问及有关科学的“艰辛”和“寂寞”时,大师们总是很洒脱地谈起兴趣和偏好。诺贝尔奖带给世人的最大财富,不是荣耀,更不是奖金。如果能够在一个个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经历中领略科学的真谛,能够在我们的教育中鼓励这种想象力、创造力,能够为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特立独行的学生和学者保留一些空间,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不再是因为升学而是因为爱好才走进奥数班和兴趣小组,那么我们距离收获和成功也就不远了。(高靓)
链接
2010年诺贝尔奖部分奖项获得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生理学家、“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在体外授精技术领域作出开创性贡献。
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研究二维材料石墨烯的开创性实验”中作出卓越贡献。
诺贝尔化学奖:由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和两名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铃木章分享,他们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诺贝尔文学奖: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